第6章 得此一子,还吃什么饭?-《明皇子高爔传》
第(3/3)页
气别人笑他教不出好学生。现在,就像他十几年来坚定信心,能治好高希的病一样,他也坚定地认为,高希是千里马!
如今,胡老秀才要收一个曾经的疯子、一个十八岁开蒙的高龄弟子,让他能考取功名。
胡老秀才要证明,他这辈子功名虽已无望,但也能教出好学生,看看到底谁是疯子!
这就是胡老秀才,最真实的想法。
“希儿,还不给快给胡老先生磕头。”高宝和高刘氏都激动起来,早忘了要跟高希算今天大闹布庄的账了。
这丁家村人虽多,但识字的人却极少。
虽然像胡老秀才这样的穷秀才,只是学业等级上的末流,但在明代,哦不,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里,都绝对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。
新中国成立已历七十余载,义务教育的普及,令文盲几近绝迹。是个人就认字,司空见惯,也被视作理所当然。而新中国成立时,旧中国留下来的是国民文盲率高达80的惨状,可想而之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盲现象有多普遍了。
明朝已经是历代识字率最高的封建朝代了,但也不会超过10。
小官镇所在的华亭县虽然地处江南,文人才子辈出,但普通民众的识字率仍旧很低,更别说是在偏僻的乡下。
胡老秀才虽然落破,却从未主动收过学生。在胡老秀才看来,他在村塾坐馆教书,只是为了谋生罢了。主动提出收弟子,这是破天荒头一遭!
高希未曾读书就能自学认字,还能智斗无良商家,为村里人解决生计问题,这绝非普通孩子能办到的。
胡老秀才是老了,但不是老糊涂。他心里明白着呢:高希,是个好苗子!收到这样的好弟子,他是赚了。
没有伯乐,就没有千里马。但没有千里马让有缘人去辨认,谁又可以成就伯乐的美名呢!
“这弟子将来若有大成,我这开蒙老师,亦能名垂青史了!”
他越想越得意:“哈哈哈,这几日你就来学堂读书吧!”
“好好好,改日便让他去学堂正式拜师!”高刘氏心花怒放,真心诚意要留老秀才吃晚饭。
“哈哈哈,罢了,罢了!得此一子,还吃什么饭!”他一面走,一面回头看高希,越看越喜欢,步伐也越发飘飘然起来,居然又扔掉了拐杖。
“先生,先生,您的拐杖!”平安拾起拐杖追了过去。
“先生,您别急。“
“先生,当心头!“
只听到“咚“的一声响,”哦哟~~“胡老秀才的头,再次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。
撞得不轻!
第(3/3)页